重庆九龙坡区:菜市场里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2-02-18 16:52:18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柯佑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菜市场是居民生活采购必不可少的场所。生机与活力、交易与秩序、买卖与人情、商圈与朋友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菜市场不仅代表着“人间烟火气”,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民生建设和幸福指数。怎样的市场才是消费者所渴求与需要的?如何进行市场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在电商如此成熟,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的今天,传统菜市场在寻求着与电商买菜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image.png
九龙坡区智慧菜市场。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而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这条路被赋予了“智慧”。“今天的韭菜是9元一斤,价格呈上升趋势,西葫芦8元一斤,价格较昨日持平,到目前为止‘销冠’是散养鸡蛋,今天上午已经成交59单。”2月8日,在华玉路智慧菜市场,运营方永缘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周对着大数据显示系统,向笔者介绍菜市场的运营情况。就在这块电子屏幕正下方,是菜市场大数据中心的查询端口,在这里,市民可以清晰直观地查询到商户的营业执照信息、菜品农残检测、菜市场地图以及当日人流量、交易金额等信息。周红说,自从2021年10月菜市场完成标准化、智慧化改造之后,几乎每天,这个查询点都会聚集着前来买菜的消费者,公开透明的信息让市民买得开心也买得放心。

硬件添“智”守好百姓的菜篮子

让周边市民开心和放心的,不仅仅是公开透明的价格信息。据了解,2021年8月开始,华玉路菜市场运用方永缘管理公司陆陆续续投入300多万元,对菜市场的基础建设进行智慧化升级,实现大数据、智慧称、自动测温、自动检测溯源等100项设施的更新,比如,菜市场入口热成像、客流监测仪随时记录下来往人流,新增设的智慧服务中心的监控屏幕上,监控系统无死角地覆盖着每一个区域,监控摄像头都可以进行人脸抓取,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比如,在每一个摊位的都有一个双智慧双屏称,两块屏幕分别对着商户和消费者,精准称重误差小,在摊位上方,也分布着一块块小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市场内各产品的价格;比如,在菜市场一侧,新增了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对进入菜市场的菜品进行农残抽检,对不合规的菜品进行公示;更让人放心的是,购买之后给的购物小票上,也带有了溯源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追溯食品源头,摊贩也少了被“扯皮”的烦恼……

image.png
九龙坡区智慧菜市场。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进入菜市场买菜上称开始,就实现了自动定价、远程溯源,还能通过大屏幕时时追踪价格走势、产地来源,真正让我们这些消费者买的实惠、吃的安全。”家住玉竹花园的蔡阿姨告诉笔者,在华玉路菜市场买了好多年的菜,如今改造过的干净整洁、分区明确又智慧便民的新面貌,让人惊喜。摊贩们也受益于公开透明的大数据。“最近啥子菜卖得好,啥子菜不怎么畅销,一眼就看得到,给我们进货提供最直接的参考。”蔬菜摊主庞姐说。

而华玉路智慧菜市场的这些“大数据”,也可以接入区级部门的监管平台。笔者从区商务委了解到,在九龙坡区率先研发的农贸监管运营平台上,可以整合食品检测、自动测温、客流统计等设备数据,实时查询商户信息、监测价格波动、统计客流数量,并实现健康码、支付码、溯源码三码合一,消费者、商户、商品三方绿色方可交易,最大程度确保人、货、市场安全。

服务用“心”买菜放心更暖心

事实上,菜市场的“智慧”还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还体现在以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处处用心的“智慧”。

以华玉路菜市场为例,该市场于2014年开门营业,几年时间过去,原有的布局和分区,已经跟不上如今消费者的需求。2021年7月,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之初,区商务委曾多次与永缘管理公司就菜市场的改造方向进行商讨,并走访了商户和消费者征求意见,进出混乱、厕所脏乱、购物体验差等问题是反应最突出的问题。

为了针对性解决问题,在区商务委的牵头召集下,中梁山街道、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单位聚集在一起,解决落实消防、生活垃圾分类、党建文化融合等问题,并组建工作联系群,随时了解项目进程,共同参与项目建设。

有了这样坚实的后盾。永缘管理公司实施具体改造升级计划时,更多地考虑保留并放大菜市场原本的城市文化、社交场所、休闲等差异化功能。永缘管理公司专门负责此次改造升级的是6人女性团队,更细腻的视角、更细节的展示,让华玉路菜市场的此次“华丽变身”更加暖人心。比如,在智慧服务中心,值守的工作人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民轮椅、雨伞以及寄存服务;比如,改造完成后的公厕,不仅全部采用了自动出水的洁具,更新增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如厕区;再比如,在上下台阶、转角墙面甚至摊位四周的瓷砖上,都有彩绘作品,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购买体验。

“菜市场代表着一种市井文化,是居民和城市之间某种情感上的纽带,所以除了硬件上的改造,还需要加深大家与菜市场的情感粘性。”区商务委商贸发展科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改造过程中,管理方作出了暖心的改变,区商务委也协调了区市场监管局,在菜市场内建立了劳动者休息港湾,增设了饮水机、冰箱,协调区图书馆在市场新开辟的休闲空间内设置了九龙书屋,摆放300余本书籍、报刊。

这些软设施的改变,让市民觉得非常暖心。2月9日一大早,市民陈阿姨进菜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外孙牵到休闲区域,让他自己在书架上找本书看。“带起娃儿买菜是不方便的,怕他东摸西搞,害我都不能安心挑选。”陈阿姨表示,这下好了,把娃儿放在公区,自己能放心货比三家。

菜市场转型要瞄准“智慧”更要着眼“年轻”

小小菜场大大民生。从路边摊的竹篮背篓,到传统菜市场的人情往来,再到智慧菜市场简洁便利,体现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不断升级,更是市场繁荣、电商发展、政务服务升级和营商环境优化的直接体现。

作为传统行业,菜市场的发展一直颇有障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传统菜市场的受众和需求变少,虽然对于年纪较大的人群来说,菜市场采购代表着新鲜、可议价,但对于年轻一些的群体来说,更在乎方便快捷,尤其是社群电商、预制菜品等的冲击,让菜市场必须进去转型赛道。比如巴国城菜市场、兰花菜市场都出于这样的目的,在2021年上半年进行了部门智慧化改造。

而出于环境优化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国家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一些政策鼓励菜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2021年初,市商务委发布文件,针对实体零售行业创新升级、标准化和智慧化菜市场示范创建等事项,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笔者了解到,华玉路菜市场正是在区商务委的指导下,申报了一笔40万元的资金,这也是九龙坡区第一个获得相关政策资金的菜市场。

转型成功与否,除了运营方在菜市场空间、体量大小和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布局,更重要的还有管理方的眼光,是只着眼于当下的那一点租金,还是长期的客户群体培养?

以华玉路菜市场为例,笔者了解到,菜市场在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的几个月里,并未收取商户的租金,在重新开业之后,更没有涨租金。“我们和商户是一体的,环境好一点,商户们生意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商户愿意进驻,这是一个双赢。”周红告诉笔者,自2021年10月重新开业到如今,商户的收入有30%的提升,市场的入驻率也从70%提升到83%,进入菜市场的人群中,年轻面孔的比重逐渐增加,再加上周边新建小区的逐步完工、交房,这个数据会更亮眼。周红说,今年,将着眼产品摆放和线上配送平台搭建,让商户也参与到改造中来,为目标客群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工作就是打好配合、打好辅助,比如加强组织领导、评估考核评优争先以及相关处罚退出机制,提高商户和管理方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帮助商户和管理方减负。在华玉路菜市场的改造过程中,区商务委就成功协调菜市场管理方面代表商户与批发市场签订供销协议,以市场最低价格进货,同时新增双福、璧山等多地货源,这项举措,平均为商户降低成本10%。

目前,全区共有菜市场和农贸市场35家,规范化建设率达到80%。九龙坡区商务委告诉笔者,经摸排走访调研,全区至少有5家菜市场有标准化智慧化菜市场打造意愿,借助华玉路菜市场打造的成功经验,将逐步推进这些菜市场的“智慧”之路。(周双双/文,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