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重庆市人大供图
1月17日上午,重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哪些方面?将提出些什么建议?中国网重庆综合报道了部分代表委员。
关键词:乡村振兴
重庆市人大代表、潼南区文化旅游委主任唐凡云特别关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消费升级等工作。
她说,当前重庆、四川正着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为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潼南区地处巴蜀腹心,山水毓秀,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她呼吁市级层面更加关注产城景融合发展的问题,支持推动潼南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潼南自身也将紧扣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桥头堡城市”总体目标,按照“一区两带三基地”的农文旅发展格局,坚持“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做亮叫响“周末到潼南”品牌。
“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是今年两会上我特别关注的话题。”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兴龙镇十字口村党委书记湛常琼说,兴龙镇近年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将榨菜作为拳头产业,青菜头种植面积从几千亩发展到2万亩,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但榨菜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十字口村目前只有10公里左右的生产便道,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湛常琼建议,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资源更加高效利用、推动农业产出效益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次两会的高频词。
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荣隆镇培爵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兰今年带来了《关于深化川渝河流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
她建议由川渝环保部门牵头,督促两地相关的市、区县联合研究出台跨界河流及共治河段流域面源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联合巡河和执法机制,实现水环境信息共享、联合防治、联合执法。她还建议建立完善川渝共界段水污染源暗访督查制度等,共同构建以流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守护好绿水青山。
市政协委员、綦江区政协主席钟远平本次两会将目光锁定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南物流枢纽上。他认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两地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作用。但由于南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在重庆南部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通道物流枢纽尤为重要。
“建议市口岸物流办从全市物流规划格局出发,赋予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等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打造重要物流枢纽的任务。”钟远平表示,在此基础上,还应在重庆南部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南物流枢纽,将该项目纳入市属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建设范围,加快交通物流基础建设,优化发展政策支持。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登权瞄准科技创新成果保护的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一是有利于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持续竞争力,二是有利于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徐登权说,当前重庆部分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不清楚如何申请知识产权,即便自身科技成果遭遇侵权,也不知道如何维权。
为此,徐登权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普及,提升科技创新主体的成果保护意识。同时,强化数字技术在科技成果保护中的应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的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专利审核服务、快速维权、保护协作等方面的服务效率。
市政协委员、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毅军则十分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问题。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他说,和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创新成果突出的城市比较,重庆存在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够、领军人才较少等问题。
他建议,重庆要加大力度自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更要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一方面,企业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为员工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员工遇到创新难题,企业要请行业专家来授课,为员工开展技术培训,讲解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原理等。
同时,他认为重庆要积极引进更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比如政府可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给予重大科研成果丰厚奖励,增强对领军人才的吸引力。
关键词:专精特新
重庆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市经济信息中心)院长(主任)易小光带来提案,建议重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是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优秀代表和标杆。
易小光调研发现,近年来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规模工业58%的营收、69%的利税、70%的就业和97%以上的市场主体,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人才瓶颈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难题。
易小光建议,以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集聚发展。一方面,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从平等准入、保障措施、权益保护、行政行为规范等方面,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智库支撑能力,推动成立重庆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等智库机构,以年会、报告会、论坛、峰会、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重庆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诉求和共性问题及对策。
同时,重庆还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更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优化民营资本投资结构,促进民营经济逐步向产业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中国网重庆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