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起来,农村更靓丽,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这是重庆市大足区委办帮扶集团驻宝顶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所有队员的心声。今年来,大足区驻宝顶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实施和推广电商、跑山鸡和蔬菜基地3个项目,让村级集体经济大放异彩,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让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广阔,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电商、跑山鸡与蔬菜
“三板斧”砍出宝顶镇村级集体经济新天地
宝顶镇位于大足城区东北部,距城区7千米,s302和宝棠大道连接城区。全镇辖8个村,2个社区,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07万人。辖区面积63.78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森林覆盖率59.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3℃,无霜期323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
目前,宝顶镇存续并营运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家,其中家庭农场1家;农民合作社10家,经营土地面积2200亩左右;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5家,经营规模1100万左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涉及的产业包括花椒、李子、蜂蜜、葡萄等,另有基本处于“睡眠”状态的各村(社区)成立的股份经济联合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70多个。
“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落后,一片‘空白’,而且缺乏活力。”驻宝顶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胡贵川感慨道,“像慈航这样条件比较好的社区,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才1.2万元,基本上没有产业收入。”
宝顶镇慈航社区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曹玉波也坦言,“最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才5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片“空白”的现象,不是个例。驻镇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到,像慈航这样镇街边的村社,每年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左右,而一般的村,也只有几千元、几百元。
措施:“三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通过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先后前往潼南严寨村、石柱中益乡、铜梁奇彩梦园和棠香街道谢家湾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到区内销售终端了解目标市场和企业需求。
“到外地取经学习,对我们打开思维大有帮助。”胡贵川说,如潼南区的严寨村,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远不如我们的宝顶,但他们为壮大村级产业,带动百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90后”回乡创业支部书记欧敏带领着村支两委成员成立了宝龙镇严寨村经济联合社,邀请市农业科技学院专家指导,发展加工型蔬菜种植、优质水果产业,目前取得实效。
驻镇工作队借鉴这些先进村(社区)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宝顶镇区位交通、自然禀赋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多轮调查分析,撰写3个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区内6家国资企业肯定,筹集6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分别在慈航社区、荷叶村和古林村,发展电商、跑山鸡和蔬菜基地3个项目,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实施的3个项目中,有一个是慈航社区电商。“我们已经指导宝顶镇慈航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于2021年8月16日创设‘石刻乡里’微信公众号,原则上每周发布1期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信息。”驻镇工作队队员李川说。
目前,慈航社区电商进展顺利,已经申请注册“石刻乡里”文字商标,择优选定图形商标,争取将宝顶镇有关特色产品使用该品牌统一营销,还与荷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荷花山庄、城外城和铁马村养殖户达成初步合作意见,初期合作包括土鸡、土蛋、荷叶茶、手工豆腐等9类20多款商品。该项目还得到了邮政集团大足分公司支持,初步商定将宝顶镇作为全区乡村振兴物流试点镇,解决流通环节难题。
“依托‘石刻乡里’微信公众号,以区内市场为主要销售终端,可以有效打通宝顶镇特色商品线上交易渠道。”驻镇工作队副队长陈沙高兴地说。
荷叶村跑山鸡是驻镇工作队实施的另一个项目。驻镇工作队与荷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全程参与阳财中养殖场跑山鸡散养项目论证、落实土地、技能学习和设施设备购建等相关筹建事项;指导双方达成《购销协议》,通过合同明确双方职能职责和权利义务;指导慈航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荷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和养殖户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相关激励机制,用“保底+红利”方式,力争养殖户利益最大化。该户试点成功后,拟复制推广到更多农户,将该项目打造成该村的重要产业。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圈舍和排污设施建设,相关证件正在申办之中,拟于2022年初正式饲养。
古林村蔬菜基地是驻镇工作队实施的第三个项目。驻村工作队指导古林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和2名产业带头人实施古林蔬菜基地项目(一期30亩)。初步商定的合作方式为“集体经济+产业带头人+流转土地农户”,集体经济与产业带头人按出资比例享受权益,农户通过取得土地流转金获得保底收入,并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
为帮助古林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解决缺少启动资金的难题,从宝顶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无息借款20万元,成功运营后,联合社将其每年分红的50%以上资金归还至资金池。产业带头人负责技术指导,与区内某连锁超市达成购销协议,打通生产与销售环节链条。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进入尾声,待土地流转环节问题解决后即可实施。
成效:百姓增收得实惠
通过电商、跑山鸡和蔬菜基地三个项目的逐步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百姓增收的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铁马村脱贫户蒋生富夫妇就是慈航社区发展电商平台的受益者。
“在驻镇工作队的帮助下,我饲养的跑山鸡、鸡蛋畅销得很,供不应求。”蒋生富夫妇手指邻近的山野高兴地说。他们表示,将扩大规模,由现在的年产2000只鸡,逐步扩大到1万只的规模。
今年,在驻镇工作队的帮助下,蒋生富的家庭养殖场将加入慈航社区电商联盟,饲养的跑山鸡、鸡蛋也将由电商平台“保底+红利”销售,然后利润与村里分成。
“这样的方式是双赢。”队员谭林忠说,“通过电商销售后,用‘保底+红利’方式,让养殖户利益最大化,从而使他安心饲养。同时慈航社区电商平台也可以利润留成,增加集体收入。”除了蒋生富加入了电商联盟,其他村民也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其中。
荷叶村的明文奎以前在贵州省养蜂,今年回到家乡后,在驻镇工作队的帮助下,依托荷叶村的自然环境,建设养蜂基地,蜂蜜也将由电商平台统一销售,带动15名脱贫人员务工,务工收入可望达3000元—6000元之间。
“电商平台运营后,可以带动20名当地脱贫户务工,其中3名长期务工人员,每年平均增收将在6000元以上,其他17名季节性务工人员也有每年3000元左右。”慈航社区书记陈兴国说。
在古林村蔬菜基地,驻镇工作队发展的产业带头人黄长兴正在全力以赴实施古林蔬菜基地项目。该项目也带动了当地一些村民就业,增加收入。
67岁的周大玉由于年龄大,致使家庭没有收入来源。今年,实施古林蔬菜基地项目后,她每天来到家门口的田间,采摘蔬菜,每天工资可以达到60元,每月收入也有1500元左右。66岁的魏远秀子女不在身边,平时闲散无事,到蔬菜基地务工后,每月收入有1000多元。目前,当地已有20多名村民在田间地头务工。
如今,驻镇工作队通过不同的运营模式,已经分别选择好3个项目的产业带头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昔日一片“空白”的村级集体经济蝶变为活力十足的致富力量,真正实现“富了群众、美了乡村”!(谭显全/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