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给人才放权松绑,让人才有更多的经费管理自主权,促进人才项目研究支持经费发挥最大效益,更好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近日,重庆正式推行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据悉,将省部级人才计划的研究支持经费转化为“包干制”项目,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所谓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是按照“自主选题、自主立项、自主过程管理、自主结题”原则,把重庆英才计划的研究支持经费自愿转化为省部级科研项目或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由领衔专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
据了解,过去人才项目经费,只是简单规定可用于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使用经费时受各种条件限制,管理方式不一,也难以与他人分享,经费未能发挥最大效益,人才获得感也不强。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实施方案》,推行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重庆英才计划入选专家享有立项选择权、经费组合权、负责人指定权。为大力破除影响人才创新活动的限制性规定,我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减少限制条件、优化结题评价。比如,对入选者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可不受申请和主持在研项目数、财政资金资助数、未结题项目数等限制。项目实施周期按照项目类别确定,取消预算编制,不设科目限制和比例限制,据实开支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费,任何单位不得收取项目管理费。
该负责人表示,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人才项目经费不好用、用不好等问题,打通了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通道,将人才的时间精力从过多的申报审批中解放出来,让人才“名利双收”。
“提高经费管理自主权,并不表示经费可以随便花。经费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使用。”该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惩戒,甚至将当事人纳入“黑名单”,停止资助。
据悉,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联合制定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实施方案并试行。“包干制”项目试行以来,全市广大人才踊跃申报。截至目前,全市共批准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438个。“包干制”项目共带动3771人参与研究,引导投入资金3.3亿元(其中社会资金1.8亿元),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