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川渝合作向纵深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四川代表团提交了《关于支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加快建设川渝高竹新区的建议》的全团建议。
此前不久,作为我国首个跨省市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荣农高区启动建设,今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同时集中开工。
按川渝两省市的规划,将在毗邻地区共建9个合作平台。它们各自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未来将打造成怎样的“示范区”或“新区”?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找到着力点,持续向纵深推进。
高竹新区一角。(图源广安市委宣传部)
为何升级高竹新区
高竹新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合力打造这一合作平台,从区域看,对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广安市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产业看,两地汽摩支柱产业发展获得重要的政策利好。
去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广安—渝北等一批跨省市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今年初,川渝两省市批复,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
自此,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之间的这片区域,从以前的乡镇级到县级工业园区,再到如今的跨省域省级新区,由川渝两地企业间的合作,升级为政府层面的产业布局。
之所以能升级,一是区位优势。高竹新区与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火车北站和邻水县城之间仅几十公里距离,处在“重庆半小时通勤圈”内。
二是产业基础较好。该区域已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入驻百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显示,约八成企业来自重庆,80%以上的产品为重庆企业配套,九成左右产品销往重庆,初步形成了围绕重庆汽车产业进行布局的制造业集群。
之所以要升级,是因为这个集群规模不够大,品牌不够响,还面临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建设资金压力巨大、管理层级不对等困难和问题,尚不能满足重庆乃至川渝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机制创新,是高竹新区的一个重要职责。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从汽车行业角度看,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未来的关键是要在转型升级的变革时期抓住机遇、协同促进,进一步提升两地整车企业在成渝地区的零部件采购占比,推动成渝地区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新区在川渝毗邻地区率先突破,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委给予大力支持。就此,四川从“加大土地供给保障力度、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高规格组建新区管理机构”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支持事项,为新区持续发展争取更为充足的源动力,为制造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川渝合作示范项目——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内,重庆弘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电子电路板。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9大平台各有特色
纲举目张。包括高竹新区等地在内,川渝共建的9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纲,以产业布局为目,立足毗邻地区已拥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而设立。
同时,我们注意到,这9个合作平台均定位于“示范区(带)”“先行区”,这意味着它们将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提供“样本”。
按《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这9个“样本”包括: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梁平、垫江、达川、大竹、开江、邻水等环明月山地区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城口、宣汉、万源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广安、渝北共建高竹新区;合川、广安、长寿打造环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遂宁、潼南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资阳、大足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内江、荣昌共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泸州、永川、江津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
两江君分析发现,这9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既按《纲要》进行统筹布局、各地区遥相呼应,又注重各取所长,着力于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归结为一个字——实。
比如,今年2月18日,以现代农业为主的内荣农高区正式启动建设。内荣农高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着力发展以生猪、稻鱼产业、长江上游晚熟柑橘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据悉,内荣农高区总投资额148.67亿元,未来将成为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再如遂宁、潼南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着眼于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以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环保、绿色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去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重大项目——涪江干流双江航电枢纽开工,项目建成后,中大型船舶可从四川绵阳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渝遂复线高速公路、遂潼大道、遂潼沿江通道等项目也陆续展开。
还有资阳、大足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则专注文化旅游产业。资阳与大足是成渝直线中点上的“邻居”。资阳市作为文旅资源大市,其中 “安岳石刻”“陈毅故里”等品牌广受认可。同时,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也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市场、供给一体化和产业特色化,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随着现代产业创新走廊、涪江生态绿色走廊、琼江乡村振兴走廊、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等建设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将打造成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形成重要支撑。
2020年12月25日,在渝广高速支线四川界,川渝两地车辆同时“撞线”通车。罗斌 摄/视觉重庆
唱好产业“双城记”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产业“双城记”势在必行。
川渝山水相依,市场和产业的关联度和互补性极强。近年来,重庆、四川在产业发展上呈现你追我赶、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尤其在汽车、电子信息、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能源化工以及贸易、物流、金融等产业领域,量级大致相当,基础比较扎实,市场认同度较高。
更重要的是,两省市的产业发展方略也高度一致。以制造业为例,重庆提出以支柱产业为引领,“十四五”时期力争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今年四川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
两江君进一步分析发现,川渝间尤其是毗邻地区间,两省市的产业布局纷纷向“抱团”“集群”等方向发展。
以“超级”产业集群为重点,合力提升“量级”。在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两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延伸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同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甚至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合力提升“质级”。川渝顺应大趋势,双双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发展上,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持续发力、协同共进,为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供助力。
用好开放大通道、大平台,积极融入发展新格局。今年元旦,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春节期间保持去程2-3班/天、回程4-5班/天的频率,节后上班首日开行6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成渝)号运行渐入佳境;1月28日,遂宁 发出首趟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2月4日,重庆市、泸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召开视频会议,达成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项共识,陆海新通道泸州集散中心建立……川渝两地合力构建开放共享新格局。
新年开新局。未来赛道上,川渝9个“邻居”合作平台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更多可行路径。(来源:两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