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双石镇太平桥。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旧时永川城。(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供图)
永川区大安茶店老街。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永川铁岭山古驿道。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大足区邮亭铺老街。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古时,商贾贩夫从璧山马坊桥出发,一路向西,经过界碑铺,进入到成渝古驿道永川段。
在永川,他们要先经过隆济场、小安、大安、茶店等地,接着翻过铁岭山,从永川城东门进入城内的东皋驿,再从西外街出城,过双石铺、耗子铺、牛尾铺等地后,进入大足邮亭铺。
永川境内的这一段成渝古驿道总长约为45公里,道路比较宽敞,周边的配套设施也较为齐全。
茶店场
“帽儿头饭”要卖出好几百碗
6月10日,天空放晴,从永川区人民政府出发,沿着新修的兴业大道前行,大约20分钟后,记者来到位于永川区大安街道的茶店老街。
光绪年间的《永川县志》对于茶店老街所在的茶店场是这样描述的:“茶店场,县东十五里,创自前明,相传建文帝过宿,茶庵乃其遗址,场因名焉。庵在街西。铺户百余家……为川东大道。”
史料显示,永川境内的东大路道路比较宽敞,其宽度在2米左右,可供两乘轿子或滑竿并行。但记者眼前的茶店老街,却与“川东大道”相去甚远,除了街道两旁荒废已久的房屋外,很难寻觅到行人的身影。
“明清时期,这里可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安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华军介绍,古时茶店场位于永川城外,由于城内住宿较贵,不少客商、挑夫沿成渝东大路前往成都时,通常会选择在茶店场住一晚,第二天再进入永川城,并经过东皋驿、双石铺、太平桥,继续西行。这些往来的客商和挑夫一方面给茶店带来人气,另一方面也让它成为当时永川的商贸中心。
英国外交官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在1881年所著的《华西旅行考察记》中对茶店及附近的永川城是这样描述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人耕种庄稼,形式以梯田为主……在大量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精心耕种之下,这里可以说是全中国农业最为兴盛的地区……道路曲折迂回,一转弯就能看到崭新景色……”虽只有寥寥数语,却道出当时永川城及茶店场的繁华。
今年78岁的大安街道居民曾德怀对记者说:“小时候,我经常听爷爷说,民国初年茶店场两旁都开满了店铺,有茶馆、饭店,还有杂货铺。每逢赶场,整个茶店老街到处都是人,别说过车,就算在街上穿行,也要费好大劲。”曾德怀说,彼时,道路两旁小贩的叫卖声、街边茶店内挑夫的谈话声汇聚在一起,让整个茶店充满了生机。
那时,曾德怀的爷爷在茶店老街上开有一家曾家旅馆。曾德怀的父亲曾经告诉他,曾家旅馆共有10多个房间40多个床位,算是镇上规模比较大的旅馆,但这依然无法满足往来客商的需求。
“每逢赶场天,我家的旅馆总是爆满,光‘帽儿头饭’(旧时巴蜀各地经营饭店,都将碗中干饭盛得堆尖冒热,其尖为圆形,似草帽顶状,故称帽儿头饭)就要卖出好几百碗。挑夫们一边吃着‘帽儿头饭’,一边‘吹壳子’(摆龙门阵)。在旅馆后厨,我父亲则与爷爷奶奶一起,一边为客商们准备饭菜,一边为他们准备洗澡水……当忙完这一切后,通常已是午夜时分。”曾德怀曾多次听父亲说过这样的场景。
闹热的茶店场也吸引了文人的到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永川诗人罗勋路过此地时,就有感于茶店场的繁华,挥笔写下“景运有开先灿烂,依稀桃李自成蹊”的诗句。
永川区文管所副研究馆员王昌文表示,上世纪30年代,成渝公路通车后,茶店场的地位逐渐下降,随着1952年成渝铁路的正式通车,以及上世纪80年代茶店新街的建成,茶店渐渐寂寥。
现在的茶店老街上只剩下10多户居民,并且大部分都是老人,不时也有古道爱好者前来老街探秘,寻找旧日时光的印记。
永川区政协副秘书长张义骞建议,永川可借鉴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兴平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经验,对茶店老街进行整体开发。一方面把茶店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以茶文化、赶场文化为主题的民俗街区;另一方面着力对“茶店场”品牌进行挖掘,形成茶馆一条街、茶叶茶具茶艺展示展销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打造独具创意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展示新景点。
铁岭山
骡马踩踏在青石板上留下沟槽
打探了茶店老街后,记者穿过兴业大道,来到中山路街道孙家口村,再沿着大道旁的小路前行数百米,就看到一座写有“铁岭山”的石碑。石碑旁,约1.5米宽的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向前,通向不远处的永川新城。
“这就是茶店老街附近的铁岭山。”王昌文介绍,根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铁岭山因为附近山石如铁色而得名。明清时期,该山设有铁山铺,是成渝东大路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古时的交通要道,铁岭山可曾留下岁月的痕迹?沿着古驿道继续前行,大约走了50米后,同行的刘华军停下脚步,扒开古道两旁的野草。记者看见多数石板的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坑,顺着古道,这些坑连成了沟槽。
这些坑从何而来?原来,作为重庆的西大门,永川自古是来往成渝两地的必经之地。往来于两地运送货物的骡马众多,在这些骡马的反复踩压之下,青石板上就形成了沟槽。时过境迁,繁华不在,这些沟槽却永远地留在了石板之上。
“铁岭山上这条古驿道的附近,还是‘永川古八景’之一的‘铁岭夏莲’所在地。”王昌文介绍。
原来,铁岭山上有一处小水池,池中并无莲,但有很多石孔,与莲相似,故得名“铁岭夏莲”。
古道加上古景,自然让铁岭山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万历年间永川知县张时照在经过铁岭山时,就曾挥笔写下“芝草根何自,莲生石窍清”的诗句,对“铁岭夏莲”进行赞美;清代永川诗人李天英也曾用“三十六州铁,移来聚此山……何人留手迹,拂拭出榛菅”来记录铁岭山的美丽景色。
“作为成渝东大路上的重要节点,这条古道在永川还有另外一个名称,那便是‘茶马古道’。”王昌文说,根据史料推测,作为川渝地区重要的茶叶产地,古时永川所产茶叶有一部分是顺着这条驿道前往成都、雅安等地,在那里经过简单的包装后,沿着那边的茶马古道被运往云南、西藏等地。
站在铁岭山的古道上,记者听着远方永川高铁站传来的火车进站声,看着脚下逐渐被荒草淹没的成渝东大路,不由唏嘘不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永川正启动城区东部30平方公里科技生态城建设。王昌文建议把“铁岭夏莲”古景致、茶店场得名的传说等相关地域文化符号,融入科技生态城的规划建设中,进一步丰富科技生态城的人文内涵,提高其开发利用价值。
大安场
三道并存,时空在这里交汇
结束铁岭山的采访,记者一行驾车沿着成渝公路向璧山方向前行约20分钟后,来到了大安老街。“如果说铁岭山体现的是古道和古景的交融,那么这里就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之地。”王昌文说。
记者的脚下,是曾经的东大路,一条青石板路蜿蜒而下,通往远方;左边是成渝高速公路;右边则是老成渝公路。
为何三条道路会在此处汇聚?“这和大安老街的地理位置有关。”同行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学者张颖说,作为东大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永川的东部门户,大安场上接隆济、下接茶店,历来都是成渝交通要站。其东侧场口外有一个长坡,古驿道顺坡直上。上世纪30年代修建成渝公路时,考虑坡度的原因,从坡脚绕行而上;上世纪90年代成渝高速公路在修建时也选择绕过斜坡,从侧面直接穿过。因而,这里形成了三道并存的景观。
“对于永川来说,这三条路并不是简单的公路。不同的历史时空在这里交汇,它们的修建既见证了成渝地区自古以来的密切交往,也造就了永川这数百年的繁华。”张义骞说,特别在抗战期间,这里还见证了不少永川男儿出川抗日的一段热血历史。
抗战期间,永川总计输送兵员25338人。“据史料记载,当时永川男儿出川抗日需到重庆集合,再从重庆坐船出三峡,前往抗日前线。”张义骞说,当时成渝公路虽然已经修好,但毕竟运力有限,由此推测一些战士是从永川县城出发,沿着成渝东大路走到重庆,踏上抗日前线的。
永川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发挥着承东接西、左传右递的重要作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永川将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推进文旅融合?
据悉,永川将围绕把“城区建成景区的客厅”这一目标,加快每500米一个市民公园、每1000米一个休闲广场、每2000米一处湖泊景观建设,充分彰显永川山水城市特色。
“同时,我们还提出‘让景区成为城市的花园’的理念,通过对茶山竹海、松溉古镇等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对铁岭山、茶店老街等成渝东大路的重要节点进行集中保护的方式,建成一批具有‘山、水、田、园’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更多人到永川感受田园好风光、体验乡村慢生活,了解成渝东大路的那些故事。”张义骞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唱好“双城记”,永川多方发力,去年8月,成都天府软件园与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300亿级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川渝合作走深走实。今年6月,永川区教委与四川泸州市教委签订协议,两地将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