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供销合作社:有效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25 17:02:22 编辑:余华

前不久,走进重庆渝北统景镇的田间地头,水肥一体化系统、科学种植、精准施肥、节约灌溉……众多智慧化、机械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令人眼前一亮。

“得益于智慧农服渝北公司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农服通农机跨区调度平台,使用农机促进渝北的粮油作物高效发展。”渝北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据了解,智慧农服渝北公司是在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下,渝北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全市首家区县为农服务主体,在渝北着力打造区、镇、村三级供销为农服务体系。

近年来,渝北区供销合作社结合渝北发展实际,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健全“三社融合”、促进绿色发展、强抓队伍兴农、坚持智能生产,推进供销组织提质增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有效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筑牢服务三农思想根基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任在基层党组织。”2023年以来,重庆渝北供销合作社紧抓党建着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理论学习、从严监督管理,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不断取得新成效。

把牢政治方向,落实主体责任。当前,渝北供销合作社党委切实履行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制定党建工作要点,认真落实巡视、审计、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选人用人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社。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渝北供销合作社党委坚持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充分利用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并结合区供销合作社的中心工作,将党的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融会贯通,党员认真参与研讨发言,攥写学习心得体会,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从严监督管理,狠抓正风肃纪。渝北供销合作社党委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报违纪违法警示案例,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三社融合深化供销改革见成效

2018年,重庆市下发《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正式启动“三社”融合发展工作。

2019年,《渝北区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正式明确,要探索一条由渝北区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实施全区“三社”融合发展工作的新路子。

政策引领下,经过四年探索,渝北“三社”融合工作有序推进,综合改革有创新,成效日益显现。

在三级组织体系方面,从区级层面,整合区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拓展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成立渝北区三社融合公司、重庆智慧农服渝北公司;从镇级层面,在涉农镇建设镇供销合作社10个,依托镇供销社阵地建立综合服务便民超市16个,部署“村村旺”电商服务站26个;从村级层面,动员农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建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59个,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30个。

在创设“一社三部”组织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把供销职能、信用职能与合作社融合起来,形成新型股份合作社,通过建立完善农户与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助合作,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在推进产、供、销服务一体化方面。构建以智慧农服渝北公司为主导、镇供销社为依托、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为补充的区、镇、村三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渝北智慧农服”示范基地,打造“渝北智慧农服”品牌;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五进”行动。今年以来,已为渝北区内119所学校和7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配送优质农产品,实现销售额约2亿元,畅通了全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绿色发展全力保护乡村振兴底色

日前,渝北统景镇的村民小陈将10公斤左右的废弃农膜拿到回收站回收,在回收体系建立以前,小陈一家只能将废弃农膜进行焚烧处理。

从焚烧残留到绿色生产,巨大转变的背后隐藏着重庆的绿色“智慧”。

自2018年以来,重庆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持续推进,渝北供销合作社成立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形成了“村级回收点+乡镇(街道)回收站+区域分拣(加工)中心”的模式。

数据显示,到今年9月底,渝北已组织回收废弃农膜69.12吨,回收利用率达95.27%;组织回收肥料包装物69.77吨。已建成区级废弃农膜回收中心1个、镇级废弃农膜回收站23个、村级废弃农膜回收点175个,实现区、涉农镇、村三级全覆盖。

除了回收再利用,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也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新路径。

2023年,智慧农服渝北公司在统景镇、大盛镇、茨竹镇、兴隆镇、大湾镇等地开展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工作,累计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推广加厚地膜2.4吨、全生物降解地膜1.8吨,推广面积达500余亩,群众环保意识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培育团队打磨乡村振兴队伍厚度

“山地农业难以实现大型农机作业”和“缺技术缺人工”这两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渝北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表示。

围绕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需求,着力这两个难题的解决,通过人才调配、社会招聘等方式,组建了一只专业化的爱农业、懂技术、扎根农村的精干队伍。遴选农学专业人员组建服务团队,通过技术理论、试验论证、实践操作等形式强化技术培训,打造出一支由8人组成的技术型服务运营团队,实现管理人员懂技术、懂产品、懂行情,业务人员具备独立技术指导、巡园看病、诊断开方的能力。同时,建立实施职业规划、薪酬规划等正向激励人事措施,确保技术型人才招得进、练得出、留得住。

以工代训壮大服务队伍。骨干队伍带工作业,通过开展职业农民理论和实践培训,组建起技术型农事作业骨干队伍20人。利用为农服务中心、镇村会议室、田间地头等开展职业农民“理论+实践”培训1700余人次,对外承接修枝、飞防、涂白等服务8000亩次,漂浮式育苗辣椒400万株。

贴近生产一线“把脉开方”。公司实行技术人员“不到田坎不卖肥、不下田间不开方”,在田间地头结合田地因素、天气状况、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等因素,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送去贴身贴心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已组织巡园357次,出具解决方案65个,提出的解决方案被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业主采用的达49个。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

多方举措不仅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在产业升级发展中培育了大批职业农民和农技人员,提高了农业技能组织化程度和乡村振兴的队伍厚度。

创新思路搭建为农服务新载体

面对新时代新集体经济组织的崛起,对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功能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的精心指导下,渝北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全市首家区县为农服务主体-智慧农服渝北公司,在渝北着力打造区、镇、村三级供销为农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服务新的载体。

农资保供稳价。随着渝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耕旺季对肥料的需求增大,智慧农服渝北公司根据渝北农作物种植结构结构,强化农资储备,确保春耕农资及时足量供应。同时牵头创新建立主要农资商品的季度定价模式,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渝北农资价格波动频率不高、波动幅度不大。

农资优质高效。智慧农服渝北公司做到了牵头保障全区优质农资的有序供应并做到质优价廉,狠抓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农技和劳务作业培训,强化作物管护过程中对农资的合理、高效、组合使用,提高了农资的利用效率,达到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良好效果。

作物技术服务。智慧农服渝北公司建立了一支懂农业、擅技术、精产品的农技服务队伍,深入走向田间地头,广泛巡园,开展实验示范,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作物管护中解决疑难杂症,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医生”和“保姆”,村集体的农业技术不能匹配新作物品种管护要求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数字供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智慧”是三农领域发展的关键词,“智慧”赛道与农业生产的深度叠加,一幅智能化、科技感的农业生产画卷在重庆渝北徐徐展开。

“你看,有了它,其实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在渝北统景镇数智果园系统后台,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介绍到。

农业气象监测、智能虫情监测管理、智能环境信息……通过几个传感器设备,在后台,田里的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光照强度等信息一览无余。

“每月开展农资情况监测,掌握最新农资动态,拓展农资供应服务方式,扩大终端网络覆盖面,发挥好农资流通供销系统这一主渠道作用。”从“体力活”到“智力活”,智慧农业的背后是农资情况监测系统的有力加持。

除了智能种植,值得一提的还有智能产销。渝北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全区组织镇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和各类经营网点开展信息化改造,建立镇级、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促进农村经营服务主体“触电联网”。

根据各镇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水平及当地群众的快递物流需求、生产生活需求,根据交通条件合理布局寄递物流服务网点,提升村级终端网点服务功能,打通寄递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