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税务探索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1-23 16:00:27 编辑:李柯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川渝两地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落实落细,唱响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双城记”。截至今年10月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已有157个开工。

成渝这出“双城记”唱得精彩,离不开税收的美妙“和声”。

image.png
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辅导办税人使用跨省自助终端机填写申报表。郭睿/摄

成本从低,推动税收政策协同化

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举办以来吸引着大批观众前去参观。其中,在重庆单元展出的“重头戏”——“‘双城记’蓝图成势见效”板块,共展出了10张图片和6件实物展品,由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开具的首张税票存根是其中一件。

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新区,也是两地打破行政体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先行先试区。2021年,四川省、重庆市两地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按照“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则,量身定制28条政策措施,支持高竹新区发展。在税务总局指导下,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就此统一了高竹新区50项税费政策执行口径,组建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打通了跨省域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全国毗邻地区开展一体化税费征管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以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城镇的税率为5%。此前重庆市渝北区的税率为7%,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的税率为5%。为促进政策协同,重庆市主动作为,在高竹新区范围内的渝北区域,将7%的城建税税率降低至5%,涉及区内企业约1270余户,预计每年减税额超16万元。

“税率统一后,我们每年预计可以减税约3万元,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政策统一真的在落地。”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欣然说。

除了在政策上促进区域协同外,川渝高竹新区、遂潼先行区等试验区还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的原则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探索跨省投资、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新模式,进一步打破以往行政区划编制规划体系,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两年多来,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将双城经济圈建设与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深度融合,在“政策执行标准化、税费征管一体化、办税缴费一体化”等方面通力合作,目前已有23个县(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两地税务部门秉持“政策从优、程序从简、税负从轻”的原则,统一了川渝两地7类62项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部分税费政策执行标准,逐渐拉平税收政策执行的尺度,营造川渝之间协同一致、优质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

“政策执行一个‘刻度’,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税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两地市场主体和要素往来更频繁、流动更自由。”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二级巡视员、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许皓表示,2022年,川渝两地统一了电力基金属地化管理、房地产计税毛利率等税收政策标准,并将继续推动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政策执行口径的统一。

流程趋同,推进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川渝税务部门紧密协作,三年三次召开联席会议,制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2022年行动计划》《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等系列制度办法,分三批次推出68项重点合作任务,推进税收管理和服务一体化发展。

——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2022年,川渝税务部门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通过内部信息互通,对同一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实现两地结果互认、征管流程趋同,最大限度降低了纳税人税收合规成本。

目前,戴德梁行有限公司、民生商业航空(爱尔兰)有限公司成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受惠的境外企业。

“以前我们要分别向四川、重庆两地税务机关报送资料。有了协同管理后,只要准备一套资料,统一交给一家税务局就行,轻松了不少。”民生商业航空(爱尔兰)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52项税费事项“川渝通办”。征管加大协同,服务拓展通办。三年来,“川渝通办”税费事项清单不断扩围,两地电子税务局线上通办业务从5项增加到38项,再从38项增加到52项,跨区税源登记、跨省异地电子缴税等多个通办事项可在5分钟内办结。与此同时,两地税务部门还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存款账户账号报告等20项线下业务“专窗通办”,纳税人不再需要多头跑、来回跑。

四川曾祥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办税人员刘洪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公司注册地在四川省达州市,在重庆市荣昌区有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异地申报缴税。以前缴一次税要跑300多公里,如今在家就可以办,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共建共用风险指标模型。在风险管理上,两地税务部门建立了川渝风险指标模型共建共用机制,今年1月—9月,累计交换风险指标模型550余个,共享了基础管理、政策落实、专项工作等方面的28个低风险事项提示信息和模板。不仅如此,两地还互认共享税务数据。今年1月—9月,双方通过数据交换专线和会统核算数据共享机制,交换纳税信用数据170万条,跨省(市)迁移信息44户,有效拓宽征管服务一体化内涵。

四川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胡宇梅表示,今年以来,两地税务部门持续探索征管基础制度的协同,共同研究从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征管质量等方面统一措施,并将于近期印发第一批川渝税收征管服务事项,进一步夯实川渝征管一体化基础。

服务产业,聚智打造西部制造业增长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为全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规模庞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以来,两地扎实推动汽车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互补合作,共建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川渝两地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目前已有130家零部件企业融入对方整车配套。

“今年,长安新能源新增了2家川渝地区供应商,明年的电池供应预计大部分来自四川的中航锂电。”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大勇表示,经济圈建设让企业在配套产品的选择上更加便利。

为推动两地汽车产业强链补链,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在服务重点产业、调度要素资源、推动纾困解难方面的职能作用,与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共同打造产业链检测平台,直观展示链上企业信息、产业链分布情况及变动趋势,实时监测、分析重点企业及产业链产供销情况,为两地研判汽车产业链发展情况提供有力参考,力促两地互补配套、延链强链。

“产业链耦合给了我们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税惠政策增加了我们投入创新升级的真金白银。”杨大勇说,2022年大规模留抵退税为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带来极大利好,有力推动长安汽车向更智能、更节能、更高端的全球市场进军。

在万(州)达(州)开(州)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三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协同共建万(州)达(州)开(州)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全产业链发展天然气绿色精细化工和锂钾产业集群。重庆市开州区税务局、万州区税务局联合四川省达州市税务局升级数据交换渠道,实现企业涉税信息实时共享,同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每年按比例计算分配天然气开采、销售环节增值税及矿区使用费等,营造高效便利的税收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万(州)达(州)开(州)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发展。

“税务部门主动作为,减轻了我们的办税负担。”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合作方,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从事川东北区块的天然气开发和生产,开发气田井口52个,其中在四川省达州市31个,在重庆市开州区21个。该公司办税人员郑敏说,公司在两地均有注册登记,以前每月申报都要分别在四川、重庆的电子税务局提交资料,现在两地税务局数据共享,她申报一份资料就可以两地使用,方便多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川渝两地税务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按照税务总局部署,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税务力量。(重庆市税务局 吴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