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这十余天 我们“医”路同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1-18 23:21:01 编辑:李柯佑

11月3日,西南大学北碚校区1名人员核酸检测阳性。重庆市北碚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11月4日22时起,对西南大学北碚校区实行临时管控。11月5日,西南大学北碚校区新增1名校内人员核酸检测异常。经区校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强校园管控。11月9日6时起,北碚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解除天生路2号临时管控。同时,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区校联防联控机制决将11月9日至11月14日作为过渡期。

这静默的十余天内,220余名医护人员逆行、奋战“疫”线,200余名学院(部)副书记和辅导员入校入园,2500余名学生志愿者彰显青年担当,1400余名后勤干部职工做好后勤保障。幸得相遇“疫”路同行,微光成炬温暖可及。

西南大学北碚校区二运核酸采样点

3小时完成超60000采集对象物资调配

“我的梦说别停留等待,就让光芒折射泪湿的瞳孔,映出心中最想拥有的彩虹……”熟悉的来电铃声伴着震动从床头传来,紧接着丈夫的一句“学校有阳性”,让西南大学医院负责后勤保障部的熊瑜彻底从睡梦中醒来。微信消息提示音不断地响起,屏幕一亮一暗的不停地闪动着,她抓起手机一看,全是医院党政联席会的群消息!这天是11月4日,凌晨5点!

当日早上5点到6点左右,西南大学医院全院300余名职工收到紧急通知,要求立即赶回学校。“其实,之前医院就已经意识到疫情管控有收紧的趋势,曾提前告知我们所有的人员全部待命待岗,不允许四处走动,以保证自己没有去过危险的区域,必要时随时召回。”医院负责采样人员调度和院感防控董艳不无自豪地表示,除了封控在家出不来的职工,仅4号当天医院就召回220余名职工。

早上7点,医院工作会议召开。此时离全校第一轮核酸检测仅仅只剩3小时,人员安排、物资调配、采样点规划、采样台布置等问题迫在眉睫。尤其是防控物资更需立即推动,以保证10点开始核酸检测。

医护人员搬运物资(受访者供图)

熊瑜指着核酸采样点缓冲区帐篷里的物资介绍道,大到防护服、面屏、口罩、帽子,小到记号笔、胶带、扎带、垃圾袋、速干手消液等,各种物资近百项、数万件。全校共9个采样点、46个采样台、每天近5万人的采样任务,一天要用掉约5万份咽拭子、2500个试管,以及几大箱其他物资。她补充道,为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凌晨两、三点搬运物资是常态,而这些物资中一件最重的有100斤左右,最轻的也有20斤。“这个时候就没有什么领导不领导的说法了,每个人都是‘搬运工’,尤其是资产管理科的何琦更是累到说不出话。”

据统计,自11月4日封控以来,截至11月10日后勤保障部共调配约36万人次的采样咽拭子,以及隔离衣、防护服、医疗垃圾桶、消杀用品等多个品类核酸检测物资。

早上10点,防控物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各尽其职。二运、三运、四运共8个核酸检测采样点、46个采样台开始了第一轮核酸检测。

“48小时惊魂”医护人员勇挑重担

11月5日,西南大学北碚校区新增1名校内人员核酸检测异常,6日凌晨该人员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而从6日凌晨到7日凌晨无疑是“黄金24小时”。为以防病毒进一步扩散传播,及时理清确诊人员活动轨迹,6日凌晨5点,负责院感防控的董艳和同事将确诊人员转移到集中隔离点,之后,确认了干训楼和紫藤苑人员曾与感染人员同空间暴露,对两地紧急隔离。

“这些同空间暴露者急需进行核酸检测,但是我们已经基本上没有人员调派了,也为了最小化的节约力量和减少人员流动造成的感染风险,最后,派了两个年轻护士紧急上门驻扎。”谈到这里,抓紧时间吃两口早饭的董艳放下了筷子,开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11月7日凌晨,在完成干训楼和紫藤苑居住人员核酸检测后,两个护士的自拍

干训楼和紫藤苑楼栋结构复杂,其居住人员也更为复杂,既有国内中高风险返校学生、参加培训干部职员,也有国外留学生,更是与感染者同空间暴露。“而这两个护士没有丝毫犹豫,在与宾馆人员沟通了三四回名单无果后,考虑到核酸检测不能一拖再拖了,她们就立马开始上门采样。”董艳回忆道,当时她们一层一层的走、一间一间的敲门、一个一个的采样,一直从晚上9:30采到凌晨12:30。对所有标本准确无误地一一核对后,两人立即转运标本,“所以在第一时间内指挥部得到了最确切的结果——这部分隔离人员的检测结果全是阴性。”

11月7日晚上11点,这对于居住在竹园二区三舍的薛同学来说,注定是令人惶恐不安的时刻,“当时正在玩手机,然后一张我们楼栋拉警戒线的图片,瞬间在楼栋群里炸开了锅,我心想‘完啦完啦’。”当晚11点半左右,梅园二舍的张同学也从微博上刷到竹园、楠园被拉上了警戒线,疑似有阳性这一消息,“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解封是不可能啦,明天又有理由继续摆烂啦。”

竹园二区三舍。

差不多同一时刻,二十余名医护工作者匆匆地赶到现场,依规有序开展密接排查、流调溯源、采样检测、隔离管控、消毒消杀等工作。凌晨1点半左右,医护工作者再火速将样本送往医院PCR实验。从样本的交接、编号、拆盖、震荡,到核酸提取、扩增试剂配置、核酸扩增,再到最终检测结果的出来,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小时都是与病毒争抢时间,前后历经4个小时后,最终确定这批样本为阴性,解除警报。

无法跨越的核酸检测与阳性通报的“时间差”

11月7日,微博话题#十二问西南大学#冲上微博热搜和刷爆朋友圈,截至目前该话题阅读总数达到227.8万。其中,为什么全员核酸检测信息不公开或许是此轮封控中大多数人的疑问。“之前学校通知明明说的是封三天,但是三天后还是继续封控,也不说什么时候解封,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核酸检测的结果,只能打听小道消息,有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如是说道。

PCR实验室

对此,检验科刘晓宇一再强调:“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存在。国家对核酸检测异常上报有一个非常规范、统一的流程。”一个机构检测出核酸异常后,需要立即上报、原管复核和成立“追阳专班”。同时,需对混管阳性人员单采后,将样本重新送到该机构和疾控中心进行双复核。在确认核酸检测为阳性后,疾控中心将统一上传结果并赋码。“所以在这个中间一定会有时间上的延迟,而不是去隐瞒这个事情。”董艳也再三地表示。

220余名医护人员12轮检测采集样本约60万

12日,全校核酸检测已进行了第九轮。管控期间,下楼、排队、扫码、摘口罩、张嘴、戴口罩,这一套流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重复了9次;而拆棉签、采集咽拭子、装管、封管、酒精擦手,机械、枯燥的动作对于采样的医务人员来说,每天则是需要重复500次到1000次左右。

护目镜压痕

当佩戴好N95口罩、双层手套、防护面屏,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坐上采样台或是拎上蓝色的生物安全箱,核酸采样员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但对于急诊科邓孝林来说,核酸检测这份“副业”刚结束,急诊这份“主业”才开始呢,“大概一天就150人左右,主要是发烧肠胃不舒服、呼吸道感染、扭伤等问题。”

一天核酸采集完成后,核酸采样点“点长”的工作也并未结束。杏园“点长”查静思介绍了她日常的工作,从采样点的物资调配、信息管理、院感防控,到标本的转运对接、数据上报,以及疫情防控专班会的复盘总结、次日工作安排,“这些都是我的工作所在,我并不觉有什么。我只是对我的宝宝很亏欠,他还没有断奶,就被迫的经历了这种分离式的断奶。”

查静思及其同事

幸运的是,220余名医护人员、全校8个核酸检测采样点、46个采样台、逾5万名师生共同筑牢西大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截至15日,学校已完成12轮核酸采集,样本采集量总计约60万。

何莉/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