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成功升格为国家级规划!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针对不同区域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提出构建“双圈、两翼、四屏、多廊”的成渝地区水安全保障总体空间布局。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为进一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此次《规划》系统性明确了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加强保护与修复、加强数字融合、深化创新协同五大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到2035年,“多源互补、引排得当”的成渝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效绿色、安全可控、协同融合、智慧现代的水安全保障格局基本形成。
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方面,《规划》指出,两地将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要求,针对长江上游水情、工情新变化和新问题,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外、上下游、干支流洪涝关系,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以重庆中心城区、合川区,四川乐山市、泸州市、宜宾市、成都市金堂县、达州市渠县等江河交汇城市为关键防护对象,优化洪水出路,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防洪控制性水库,因地制宜实施分洪工程,整体性推进长江干流综合整治和支流防洪体系建设,形成川渝一体化洪水蓄泄格局。到2035年,建立有效的流域防洪体系,1~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超过90%。
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强化蓄引提调、大中小微供水工程协调配套,推动形成丰枯互济、多源互补、安全高效的供水网络,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和战略水源储备能力,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加强保护与修复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共筑水生态安全格局,协同强化水资源保护,推行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厚植自然山水基底,守住河湖生态安全边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形态,提升生态廊道功能,弘扬成渝水文化魅力,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环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数字融合方面,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统筹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覆盖水利工程、河长制、三峡库区管理、水土保持、农村供水、水政执法、水利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成渝地区水利业务智能应用体系,全面提升水利智能化水平。
深化创新协同方面,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同,创新一体化协同治水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成渝地区协同监管和水事协调合作,完善水安全保障协同和风险防控机制,深化川渝河长制联防联控机制和重点领域改革,协同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王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