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温度适宜,水流可小一点,等中午气温升高再稍微调大!”日前,在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永兴寺村8组,马烈友水产养殖场负责人马首伟已与父亲捯饬完10亩牛蛙的投喂、卫生打理工作。见马首伟取出水卡准备出门,父亲如是叮嘱道。
离养殖场约100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面积约1.5平方米的白色小屋。小屋不锈钢门旁的标牌上赫然写着——14号分水口,并明确标出灌溉片区、灌溉面积、管护单位及责任人等信息。
走进小屋,马首伟将水卡插入无线阀门控制器。静待片刻后,无线阀门控制器读卡成功、亮起绿色指示灯,小屋内的控制阀吱吱作响起来。随即,水表开启,白花花的水流倾泻而出,在通往养殖场的沟渠内奔涌。见状,马首伟立即转动闸阀,调整到理想大小后,取回水卡径直回了家。
“养殖牛蛙需要循环流动水,一般来说建场之初就得购置提水、抽水等设施设备。好在荣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农业智慧水利灌溉控制系统,为我们发展养殖降低了不少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施行插卡取水,我们可随用随取、按需提取,水费仅0.4元/立方米,既方便快捷、节约用水又经济实惠!”望着涓涓细流赋能产业,马首伟一脸欣慰。
同马首伟一样受惠于高效节水灌溉的,还有荣昌区清流镇域内的特色产业——柑橘。马草村种植大户秦兆宏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1860余亩柑橘,不仅能喝饱水,还能不浪费“一滴水”。
凌晨4点,秦兆宏就到柑橘园周边的4个分水口,刷卡取水补给4个山坪塘,然后到泵房按下提水键,将水抽往7个高位水池。上午10点左右,再次到4个分水口刷卡停水。6个小时可取水约2000立方米,能满足秦兆宏以及周边种植大户、村民的2500余亩柑橘“喝水”2天。
“核算下来,灌溉用水节约了60%,人工节约了80%!”秦兆宏算了一笔账,实施节水灌溉后,区级职能部门积极引导、支持种殖户建设高效节能的喷灌和滴灌系统,种植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通过系统提供的温度、土壤墒情、日照等数据和推荐灌溉计划,智能控制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用好每一滴水的同时,大大减少人力物力。
如今,这样的节水灌溉场景,已在荣昌辖区随处可见。其背后,是荣昌10余年来坚持不懈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孜孜追求。
一直以来,荣昌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318立方米,存在严重的工程性缺水和农业季节性缺水问题。水,成了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
利用大中型灌区项目实施的契机,2005年起,荣昌就开始坚持将地埋式PE管道作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灌溉工程中,目前已建成约800余公里干、支管道灌溉体系,5个镇街实现了“自来水式”的灌溉管网全覆盖,为智慧、高效节水灌溉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黄桷滩水库工程开工建设、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互联网+”的推进,荣昌在加大蓄水基础设施整治与建设基础上,大力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配套安装智能化电磁阀、超声波流量计等先进设备。同时,融入农业灌溉信息化技术,逐步改变了昔日大水漫灌和靠天吃饭的局面,走出科技化、集约化的智慧节水灌溉新路径。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16个镇街的276座电力提灌站实施效能和计量设施升级改造,实现管理员利用电脑或手机就能查看水池水位、打开或关闭放水口闸阀;用水户刷智能卡便能取放水,管理平台系统能够适时采集每个放水口水量、设备运行状况,并汇总统计取用水量。全区“自来水式”灌溉面积达32万亩,约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70%。
“现在,荣昌亩均用水量从以前的185立方米/亩下降到90立方米/亩,亩均节水近五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中心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9提高到了0.85,农户亩均水费支出由45元下降到25元。”荣昌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荣昌区将在水利设施物业化管理、基层技术人员培育、水利基础设施完善及灌溉信息系统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农业用水精细化发展,为农业农村水利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蒋坤红、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