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零点,上海市松江区3号方舱医院依旧灯火通明,重庆市援沪医疗队仍在紧张有序地收治患者。
医疗队队员工作怎么样?入住患者情绪如何?零点30分,重庆日报记者跟随前方指挥部人员一起,夜访3号方舱医院。
车行40多分钟,抵达地处城郊的3号方舱医院。现场一片繁忙,数十名医疗队员刚刚换班下来,正排队候车返回驻地。17日是3号方舱医院建成投用第一天,这些队员早上7点多就出发来到现场,上午准备开舱前的准备工作,下午开始收治患者。忙碌了一整天,大家略显疲倦。
“大家辛苦了!”夜风拂过,寒意愈浓,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梅哲下车后,见队员们身着单衣,提醒道,“小心别感冒了,回去抓紧休息。”
前方指挥部一行人径直走向医务办公室大屏幕前。坚守在3号方舱医院的第1医疗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赵庆华拿过鼠标,点开隔离人员登记处画面。她介绍,隔离登记处设置了普通组、慢性疾病组,后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60岁以上老年组、带小孩的家庭组,保证了患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加快了登记入住速度。
“点开病区看看。”大家非常关心患者的入住情况。3号方舱医院副总指挥胡怀东接连点开好几个病区,大多数患者已躺下入睡,但仍有少数患者端坐在床上,也有患者在来回走动。梅哲说,“从细节着手,既要关注患者病情,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生活。”
胡怀东介绍,目前收治的患者,年长的69岁,年幼的只有10岁,针对不同情况,医疗队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举例,为保证学生上网课、做作业,3号方舱医院正完善课板等设施。
“2号房间,请入室就关门”“18号,请互相帮忙脱防护衣”……负责院感防控的队员余海燕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20个更衣室,正通过麦克风纠正不规范操作。余海燕平时担任的是感染科护理工作,2020年也参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院感防控非常熟悉。她说:“保洁、安保人员是薄弱环节,必须时刻盯紧、随时提醒。”一直盯着屏幕,不停地发出指令,又不能喝水,余海燕的声音有些嘶哑。
事实上,所有的人员上岗前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和考试。室外,刚刚下班的李俊男来不及休息,正给10多位新招的安保志愿者培训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从洗手、戴口罩、穿脱防护服,她一一讲解,一个一个过关,直到大家都熟练为止。
凌晨两点已过,病区的患者已陆续睡去,但医疗队还在忙碌着收治刚刚转来的患者。(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