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筑牢绿色屏障 勾画山水胜景——大圆洞林场六十余载绿色嬗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4-14 16:39:28 编辑:李柯佑

春分过,万物生。走进重庆市江津区大圆洞林场,山林青翠、空气清新,蜿蜒曲折的溪流,碧绿蕴翠的池潭,勾画出生机盎然的山水胜景。

image.png
大圆洞林场全景。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大圆洞林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为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image.png
大圆洞林场全景。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荒山”变“绿林”

“真没想到,在短短几年时间,大圆洞林场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在林场工作了37年临近退休的职工代小林望着满山翠绿由衷地感叹。

江津区大圆洞林场始建于1957年,前身为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江津县滚子坪林场、江津县国营三合林场和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国营江津县苗圃,三个单位“两场一圃”合并而来。

“记得那时候的我,还在三合经营所搞了小班的作业设计,结合当时的调查设计,我们前前后后在宜林荒山荒地上改造了3万多亩人工林……”林场退休干部尹治荣回忆道。

通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昔日的荒山坡地全部披上绿装,如今,林场经营、管理林区面积达5.26万亩,林木蓄积45.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9.41%,林场森林覆盖率比江津区高出47.41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林场先后荣获重庆市首批“最美森林氧吧”,川、黔、渝三省(市)八县(市、区、局)护林联防协作工作“先进集体”,“江津区生态文明建设暨创建国家卫生区”先进集体等荣誉。

image.png
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圆洞画廊。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砍树人”变“护林人”

1998年8月,停止了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这宣告了林区依靠采伐天然林维持生产生活时代的结束。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意味着林区开始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昔日的“砍树人”放下了手中的锯子,变身“护林人”,做起了转型发展的绿色生态文章。巡山护林、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工作成为护林员的工作职责。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护林员,曾坚守这片森林37年,我从小跟着父亲巡山护林,17岁那年,我也成了一名护林员,林场就是我家。”“林二代”护林员代小林说道。

让代小林骄傲的是,守护山林37年,他所负责的5000多亩林区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类似于代小林这样的护林员不在少数,他们长期以山为家,以林为伴,不畏山高路险,不惧严寒酷暑,只以一颗质朴的心,坚守着“绿水青山”。

image.png
大圆洞林场森林公园天鹅湖。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国有林场”变“森林公园”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成为摆在林场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随着国有林场的改革不断推进,2004年12月,大圆洞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起“森林公园”——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

“有了森林公园,假期就可以和家人亲近自然了!”江津乃至重庆中心城区的市民经常带着孩子来公园玩。不仅如此,不少学校也组织学生到此开展夏令营活动。

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津区西南,总面积51885亩,森林覆盖率达95.4%,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一级标准、空气颗粒物含量达到优质水平,7、8月份平均气温23.6摄氏度,被确定为重庆市森林养生基地,成为市民休憩、游览、健身、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公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产业,总投资120万元,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林旅融合项目——江津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步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公园内康养设施分为森林康养体验入口区、活力童年体验区、智慧老年体验区、登山热身区四个大区,让游客尽情体验生态之乐。”林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曾经的穷乡僻壤,现在全年旅游、康养与休闲达4万人次,收入达240万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4万元,厚实林场经济基础,积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阮瑞雪 任敏/文 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