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集体经济转型经营 “赚”来乡村振兴新景象

发布时间:2022-03-01 17:03:35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珍珍

日前,刚吃完午饭,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7社的杨显明与爱人周云书打过招呼,便急匆匆地赶往承包的青山柑橘园里,抄起剪子开始给柑橘修枝打叶。这是自今年2月初以来,47岁的杨显明已经连续半个月雷打不动劳作习惯的一个缩影。

“肯干,一旦认定了的事,他就有股十头牛也拉不回的实干劲!”看着丈夫忙碌劳作的身影,妻子周云书赞赏的语气中带着些许爱怜。



杨显明悉心地给自己承包的柑橘修枝图。特约通讯员蒋文友摄
杨显明悉心地给自己承包的柑橘修枝图。蒋文友   摄



集体经营亏损严重   个人经营稳赚不赔

省道303线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党群办公中心西段两侧,经过驻村工作队多方筹资投入资金50万元,新扩建50亩青山柑橘园已于2020年挂果,2021年获得丰收。然而,从这个全村集体经济产业的收支账簿上显示,全年在除草、施肥、管理等方面总体投入达5万元,然而卖出的柑橘收入才2万余元,亏损近半。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柑橘成熟期自然脱落,天空中不时飞来一些鸟儿叼硺毁坏,导致原本预产达8万斤的产量,结果收成不到5万斤,导致集体经济账簿上出现赤字。

怎么办?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振奋民心、凝聚民心,如何让青山村这一有效途径的柑橘农村集体经济不因为亏本在村民心中留下阴影,就必须尽快转型找到“接盘侠”来扭亏为盈。

好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生彬通过多次进村入户调研时,心中早已有了心仪的人选,那就是从事柑橘种植近10年,家住距青山柑橘园不足100米的7社社长杨显明。

原来,早在2021年8月青山柑橘园的“爱媛”品种成熟采摘时,唐生彬就发现了“端倪”,抛开自然的损害不谈,仅是前来采摘的人群,虽然价格每斤相比自己采摘售卖高出四分之一,但因为在采摘期间村上管理人手跟进相对薄弱,其采摘时往往挑拣大个、色鲜,甚至把先前已采摘下觉得稍不如意的柑橘就随手扔掉在地里,浪费极大,造成产量更低。

唐生彬觉得,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属于公共财产,归整体农民所有,但是目前青山村缺少调动村民积极性的机制,使大家在集体经济管理工作中缺少参与积极性,这就影响到了青山柑橘的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很有必要把青山柑橘园实现独立化运作,集体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无独有偶,20岁开始就一直承包水库养鱼卖鱼的杨显明,不但是龙石镇最大的养鱼户,而且从2002年开始,他就在自家的承包地与屋前房后栽种起200余株“三峡红”柑橘,2015年又增添香橙、血橙等柑橘品种100余株,种养殖业被他干得风生水起。

“青山柑橘园管理上存在不足的问题,对于我来说迎刃而解,虽然谈不上立即就稳赚,但不折本肯定能做到。”面对唐生彬的登门道出征求承包的意向,杨显明底气十足。

于是,今年2月初,在驻村工作队见证下,他与青山村村支两委爽快地签下了每年租金3.5万元的承包6年协议。



杨显明(右)与雇请的村民正在为柑橘修枝。特约通讯员蒋文友摄
杨显明(右)与雇请的村民正在为柑橘修枝。蒋文友   摄



村民家门口就业   每天收入比先前增加三分之一

2月23日,午后的春阳直照射进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柑橘基地里,映照在繁茂绿油油的柑橘叶上,星点斑斓,煞是诱人。随着咔哧咔哧的声响,杨显明与雇请的村民袁道甫和袁道良正忙碌着为柑橘修枝剪叶的劳作身影很绝美。

“在村里上班,一下班就能回家见到家人、料理家务,也不用因工作和与家人分离而左右为难了。”75岁的袁道甫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高兴地说。

“前几天趁着天气好,我已经请周边的村民把柑橘园里的杂草清除了一遍,以前他们每天每人务工费是60元,我现在给他们每人每天100元,虽然说工钱看似增多了,但是大家工作的劲头足了,不像以前那样工作量上不去,我觉得物尽其用,多劳多得值得!”从杨显明缓慢的语气中,感觉到他不愧有着在商场拼打多年积累了丰厚的用人之道。

“我在柑橘里工作有10多天了,还有6、7天修枝打叶的活儿做完,就帮着杨显明在柑橘园的旁边修建活动板房,然后就是施肥、帮着管理果园啥的,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袁道良说,除了参与柑橘园的管理外,还把家里两亩地流转给合作社,加上在基地务工的费用,一年有3万余元收入。“现在不用出远门打工了,还能照顾家里,真好。”袁道良说,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提起青山村柑橘园转型产业兴旺,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当“上班族”的梦想,类似袁道甫、袁道良两人走上致富道路的村民如数家珍。

收入增加了,青山村村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在省道303路两侧,村民们正在修建新房子。“仅2022年开春来,全村就新建了5栋楼房。”杨显明说,“村里新增了两家小型超市,一些原有的商铺门面也纷纷扩大。以前青山村一天消费一二头猪肉,现在达到三四头。”



驻村工作队在柑橘园帮忙采摘。特约通讯员蒋文友摄
驻村工作队在柑橘园帮忙采摘。蒋文友   摄



孕育优质人才   为花椒产业寻富路

一直以来,拥有3234人口的青山村以水稻、玉米、红苕、枇杷、李子、花椒等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但外出就达2334人,在家仅900人左右。

目前,青山村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在发展上缺思路少点子,管理上缺能力少办法,个别存在“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加上村里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或创业,留守的多是老人,缺乏经营能力。对于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来讲,多是不愿意离开城市留在既无工业,又无立竿见影产业的青山村施展才能,青山村越来越空心化。

特别是近年来,传统农作物市场行情较差,村民增收受到影响。为了增加村民收入,驻青山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多方筹资投入资金在原有100亩花椒基地基础上,扩建花椒基地200亩,总计达300亩。

有道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工程,要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篇文章,关键在人。但是青山村现有条件难以满足能人需求,还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产生村里出现许多能人留不住、能人带动作用发挥不了的现象。

2022年初以来,唐生彬与驻村工作队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一致认为,当前青山村迫切需要在培养类似杨显明那样职业农民上下功夫,即要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农民注册、职称认定、信息档案登记等制度。于是,工作队使出浑身解数,积极联系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区林业局等相关业务部门,加大针对性培训和培养,促使青山村村民都像杨显明那样,真正成为当地致富的榜样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充分发挥本村培育出来的农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人才的作用,通过经验推进会、现场推进会等措施来孕育全村新型农民及实用性管理人才,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就业一人,助力致富奔小康一家。”驻青山村第一书记唐生彬说,工作队将激励杨显明充分发挥柑橘管护专家的作用,加大施肥、喷药、修枝等管护力度,让其成为村里产业园里的“本土专家”,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远。

“别人跑得太快了,我们只有脱了鞋子才能追上去!”春阳暖照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生彬放眼青山村村民忙率春耕春播的身影,他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能够明确,村集体经济也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对村集体经济要进行分类管理,促使青山村的花椒、枇杷、生姜等集体经济加快转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赚”来乡村振兴新景象,让集体经济更有活力,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蒋文友/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