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抓节水保供水 保障供水安全

发布时间:2022-01-24 17:12:01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肖方宇

近日,笔者从重庆市黔江区相关部门获悉,“十四五”期间,黔江区将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对接渝南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推进乡镇骨干水源建设以及大中型水库前期论证和建设,最终实现大中型水源工程为主、小型水源工程为辅,因地制宜、覆盖全面的多节点水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节水

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全市、区县两级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先进用水定额体系。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预计2021年底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验收。加大农业节水、工业、生活和服务业节水力度,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实现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以黔江区骨干水源工程如罗家堡水库、太极水库、瓦窑堡水库的续建工程及茶园水库、陈家寨水库、甘溪水库、高坪水库、黄桥水库、早化水库及关里水库等中小型水源工程配套灌溉渠系建设为主,加大骨干渠系配套改造力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快实施节水减排工程,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实现灌溉“旱能灌、涝能排”和“少灌水、高利用、低排放”,提升节水灌溉水平,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相协调。

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和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工业节水水平。对工业园区内企业实施节水改造,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不低于4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大于15%。

通过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推广节水设施和器具,提高城市生活用水效率。对区级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进行节水改造,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新建小区及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100%,服务业节水水平全面上升,区级机关和区级公共机构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建设重点水源工程

“十四五”期间,黔江区规划开展渔滩水库、嘉禾水库前期工作;续建罗家堡水库、太极水库、瓦窑堡水库等3座中小型水源工程,尽快发挥水源工程效益;开工建设茶园水库、陈家寨水库、甘溪水库、高坪水库、黄桥水库、早化水库及关里水库等7座水库小型水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重庆市农村供水“一改三提”实施方案对于灌溉和供水提标改造的需求,补齐黔江区部分区域工程缺水短板。同时根据实际建设条件和当地需求,储备一批建设条件好、功能性强、效益明显的优质水源项目。

在生态较为脆弱地区,通过控制性的建设当地蓄引提水工程,形成以塘库为主,蓄引提互济的供水格局。黔江区“十四五”期间规划续建改造深溪河引水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预计年引提调水量1080万立方米;规划实施杨家坳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水田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水市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3处应急引提水工程,涉及新华乡、太极乡、石家镇、水田乡、水市乡等5个乡镇,预计年引提调水量221万立方米,规划总投资7860万元。

加快现代水网布局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方向和“水源保障、设施配套、供水入户、管护长效”的建设模式,打破城乡和镇村行政区划界限,在现有供水网络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以提高城乡居民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为目标,通过依托现有水厂管网、改造老旧水厂和供水管网、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工程等方式,全面优化城乡供水格局。

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农村民生改善,按照市水利局提出的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的要求,并结合黔江区实际,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建设黔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1000-3000吨的标准化水厂5座,新建山坪塘、提水泵站、引水管道等水源工程13处、巩固提升规模化及乡镇供水工程24座,实施三元宫水厂、正阳水厂、白家湾水厂及舟白水厂等城区水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自动监控系统1处。

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主要以管网延伸改造为主,包括濯水水厂、太极水厂和新华水厂。标准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主要以新建和改造为主,其中新建乡镇水厂5处,乡镇水厂改造20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管网更新改造35处,共计60处供水工程。(王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