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留住“母城”记忆 传承历史文脉

发布时间:2021-11-16 15:12:55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夏婷

重庆市渝中区是重庆“母城”,也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区。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9处(173个点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重点文物密度之大居全市之首。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深化“人文渝中”建设,增强全区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

为此,渝中区先后出台《渝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十七条措施》等方案,凝聚起文物保护利用的强大合力,迎来文物保护利用的春天。

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进程加快

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在重庆党组织的“摇篮”——中法学校旧址揭开神秘面纱,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育活动同步开展。

该陈列展以“图文+场景复原+多媒体”的方式,全面展示中法学校创办、中共重庆支部建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以及领导重庆地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陈列展开始后,前来追寻缅怀杨闇公、吴玉章等早期共产党人奋斗足迹,参观学习重庆党史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这只是渝中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冰山一角。

“渝中区是全市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区域。”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渝中区专门出台《渝中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质量水平。

据全市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17处,其中,渝中有50处,位于“红色三岩”沿线文物遗址数量较大。近年来,渝中区按照坚持全面保护、整体提升,坚持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坚持全面融合、创新发展原则,加快推进“红色三岩”大景区建设。

目前,红岩革命纪念馆入口广场已改造完工;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桂园、周公馆等30处文物旧址已完成保护修缮。在此基础上,还推出“红色三岩”主题旅游线路,开通“红色三岩”观光巴士专线,红岩革命文物焕发出崭新光彩。

与此同时,中共重庆地委旧址、郭沫若旧居、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等展览展陈已正式开放。沈钧儒旧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旧址、国民参政会陈列馆等一批革命文物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市民见面。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文物活化利用,渝中大地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土,带动着红色旅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

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

美轮美奂的灯饰夜景、古色古香的街巷肌理、新老重庆的记忆正交替呈现……沿着十八梯古朴的青石台阶蜿蜒而下,司曙旅行空间映入眼帘,这里原本是重庆优秀历史建筑——十八梯十八景“巴渝人家”旧居,时光荏苒,这栋有着浓郁开埠时期风格的建筑,随着国内首家旅行主题书店、区图书馆十八梯分馆等崭新使命的到来,再度成为十八梯新街景。

近年来,渝中区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创新力度,将文物活化利用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统一起来,让文物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承载地。

曾入选国家文物活化案例的曾家岩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里原本是清末的一座书院。2015年,中山四路特色老街区建设项目启动,沉寂多年的曾家岩19号建筑在保留原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软装升级。最终,由文史图书馆、文化大讲堂、靶点影像艺术空间三个板块组成的曾家岩书院对外开放,不仅提供图书借阅、观江赏景服务,还常年开展展览、沙龙、手工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160余万人次。

与之相媲美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广会馆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近年来,该馆常年开展“醉巴渝”非遗展演、禹王祭祀典礼、成人礼、移民文化研学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市民、游客学习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

“文物历史久远,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本身就是文化的代言人。”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把文物活化利用为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和居民心理距离很近,大家更愿意去。

近年来,与公共文化接轨已成为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随着渝中区城市更新进程加快,法国仁爱堂、中英联络处旧址、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等文物活化利用工程先后竣工,变身共享展厅、文创产品集散地、游客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为渝中区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注入崭新活力。(黄清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