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两江重庆首页 头条 要闻 经济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游 企业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产 大数据 时评 政务联播 视频访谈 成渝经济 网上直播 特别策划 双语资讯
  
  > 理论时评
祭扫新风不应只是“一阵风”
作者:林凡诗 商海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4-07 14:19:01责编:叶溪

又是一年清明至,全国多地都发布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文明、低碳、节俭的祭扫方式。

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受传统祭扫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文明、低碳祭扫方式仍停留在“口号”上,仍然存在随意焚烧纸钱、违规燃放鞭炮等情况,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全年森林火灾总量的40%。

随着时代发展,祭扫习俗也应与时俱进。相较于传统的烧纸钱、放鞭炮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方式,新式祭扫更低碳、可持续发展性更强。如今不少地方都开通了网络祭扫平台,大家可以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等形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也可以来到亲人墓碑前,献上一束鲜花、朗诵祭文来追思先人,情感的传承可以有多种形式。

培育文明新风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形成普遍共识、持续努力,才能避免祭扫新风成为“一阵风”。提倡文明祭扫,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祭扫观念并逐步接纳新式祭扫。要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祭扫的氛围,让民众意识到传统祭扫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易引发攀比之风。提倡在亲人生前多尽孝道,在亲人逝世后更应注重对逝者精神文化的传承,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追忆家风、共诉历史、主题征文等形式,追忆先人生前的感人故事,传递良好家风家训,表达心中的怀念。

此外,推广文明祭扫,还应完善相关机构配套服务,丰富文明祭扫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祭扫的不同需求。相关管理部门服务要体现人文关怀,了解群众祭扫需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服务措施。殡葬服务机构要提升服务水平,为有意愿进行绿色殡葬、文明祭扫的民众提供周到服务和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不论祭扫形式如何改变,中华民族祭奠先人、慎思追远的传统文化内涵始终不变。文化的进步是历史的规律,文明、环保的祭扫观念将丰富清明文化的内涵。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