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这一极具纯中国化的词汇以具有能唤起人们共情力和想象力的力量而著称,只要我们默念起它,仿佛听到了乡音,看到了山河,嗅到了稻田成熟的气息。
这一次将目光投向故乡铜梁,不仅是因为它是对巴蜀文化、中华龙文化深入理解民族认同、传统承袭与地域性格的一个入口,更是因为它重启对本土城市价值的历史性省思,反向启迪新时代背景下通往未来中国城市之境的新途径。
路遇老人
以新的视角梳理出铜梁“原乡”生命美学设计力在自然造化、云烟明晦、民族信仰、城市色彩以及生活状态等多种维度中的具体投射,去记录这里的人们真实的欢愉、虔诚与质朴。
01.
“城市是一种在空间中长久持存的价值构造。”
长久以来,我们的城市在现代化进程处于“强技术、弱系统、重效率、轻价值”的不平衡状态,应对城市乡愁无法安放的境地,铜梁“原乡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追溯本源的“城市复愈”方法,以高度重视人民情感价值和地域生态价值为观念导向,着眼于重新建立人与万物生灵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大地和河流之上描绘人类的心灵图景。
林间小铺
英国“生活方式”杂志《Monocle》创始人泰勒·布鲁尔曾反复传输一个观点:技术革新让从事创意行业的人不再受工作场所的束缚,并由此形成“全球游民”。
而铜梁经过近几年“原乡城市”理念实践的积累,逐步展露自身的个性特质,与生活方式新变革新诉求不期而遇。
02.
当以俯瞰的视角观察重庆的地表,就会发现世间罕有的数十条平行山岭以近南北走向纵贯千里,如同大地之琴弦。而铜梁城就位于最西侧的两条“琴弦”巴岳山与毓青山之间平坦肥沃的谷地上。
好山与好水的“超高配置”和高怡情性,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历来巴蜀之地安逸、舒缓的文明。毫无疑问,山水不止是物理风景,更是自然之上的情感建构。
只要“原乡”山水万世永在,暂避劳苦、寄放我们渺小身体的精神寓所就在。
原乡山水
03.
从诞生的那天起,铜梁就是一个“龙”福佑之乡,而每一次我们在铜梁街头与各种形式的“龙”不期而遇,都是一种逆向旅行。
通过神圣又亲切的“龙”,我们得以溶解与历史的隔阂,看见先辈和他们生活的世界。
危险、神秘、虔诚、热烈,生命在奔舞中也放射着光芒。
历久弥新的铜梁龙舞设计了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代际传承的精神空间——即使经过残酷洗礼依然天真梦幻,即使经历重重磨难也要相信未来。
铜梁龙舞
04.
山水、气候、神祇的丰腴馈赠,给予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相对的自在和自足。他们亲和随性,生活得不急不乱;他们透彻专注,拂袖间潇洒飘逸。
一个盖碗茶,就用“鲜开水”反复冲泡,在听戏中能喝一天,时间的流淌竟然如此缓慢。
茶歇小憩
冬季“热烘烘太阳”让老建筑展露出更多古朴又温润的生活质感,人们重新聚拢在布满岁月痕迹的院坝上面朝着同一个方向。
原乡中央公园内,多孔起伏的地形海绵逐渐消弭水与土地的边界,自我繁衍的野花地被与柔性彩色的慢道系统交错嵌套、高度关联,构成神形兼备的“榫卯生境”。
向野而生的大地景观,给本地民众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丰裕的灵感、健康和交互场地。
05.
“原乡”色彩系统作为一种新美学形式是受漫长的农耕文明沁润逐渐积淀形成,并以丈量二十四个“节气”周期运行的几种朴实色象,锚定了下来,绕不开传统五色中的“黄”、“青”和“白”。
“黄”是永不变更的大地自然之色,在先人眼中意味着蓬勃向上的生命。
“青”是万物生发之色,是春天、年轻、活力、希望的象征。
纯洁质朴的白,给予了其他纷繁颜色安身立命之所。
原乡色象
棕黄的茅草屋顶、厚实的松鳞铺面,明黄的花海、迷离的芦苇,被风轻撩的树林、闪光的水面,浅白的“巨蛋”以及螺旋穿插的轻盈步道……这些本色出演的任何一种材质都具有高辨识度的肌理,以及令人感到亲切、动容的情绪感染力。
探听铜梁的物相、秩序、节奏、和谐,去进入这个融合视觉、身体、心灵、文化和美学的诗意世界,就能够借以窥见自我的文化想象和心灵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