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舞赋彩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1-09-27 08:55:53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何静怡

《非遗点亮生活》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以“两办”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意见》强调,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坚持守正创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铜梁积极拓展非遗保护载体,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强”起来,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蜚声中外的铜梁龙舞、精妙绝伦的铜梁龙灯彩扎、令人垂涎欲滴的铜梁三活春鸡兔鱼烹制技艺、激荡人心的铜梁安居龙舟会……这些独属“铜梁”的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正在龙乡铜梁以新姿态传承再现、点亮群众的美好生活。

铜梁龙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联欢活动


铜梁龙闪耀纽约时报广场

铜梁,中华龙舞之乡。腾飞的铜梁龙,是艺术,更是精神。

千百年来,铜梁人把中华民族集体意识的图腾之物——“龙”,以舞龙的形式,将天地护佑、龙神敬畏、生命崇拜、幸福祈祝一并集纳于神奇的“龙舞”中,舞到了极致,舞成了大美;舞成了铜梁特有的文化名片,舞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次舞到了天安门广场盛大庆典的队伍里,舞到了美洲、欧洲、东南亚,最终舞成了“天下第一”。一代又一代铜梁龙舞人用龙舞“舞”活了文化,更“舞”美了生活。


板凳龙


水云龙表演

龙舞成为一生执著追求的事业

2021年8月29日,对已经54岁的铜梁龙舞队员梁志春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当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展演广场舞项目圆满收官。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支参赛队伍,铜梁区南城街道舞龙队以9.26分的全场最高分摘得广场龙舞分项城市街道(社区)组第一名和最佳人气奖。

而梁志春是这支冠军队伍里年龄最大的龙舞队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代表性传承人黄廷炎的得意弟子,喜讯传来时,梁志春除了开心,更多的是欣慰。

“在54岁的年纪还能代表铜梁舞龙队出战,并获得冠军,我感到非常自豪。”梁志春不仅师出名门,自己也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代又一代的铜梁龙舞人,通过不懈努力把铜梁龙舞发扬光大,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舞龙经验的龙舞队员,铜梁龙舞已经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一生执著追求的事业。

梁志春最初和铜梁龙舞结缘仅仅是为了参加当年乡里举行的龙舞民间游行。“那时,我20多岁,听说乡里要招龙舞队员去街上舞龙游行,我兴奋得很,马上报了名。”梁志春回忆说,从那时起,他就对舞龙痴迷不已。专职舞龙多年,他有着娴熟的舞龙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随着年纪增大,梁志春慢慢退居二线,如今在区中医院担任安保工作,但他的生活仍然没有离开舞龙。闲瑕之余,他常常受邀去教授年轻人舞龙,自己也参加各种舞龙比赛。

这次临危受命,备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龙舞比赛项目,梁志春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传承”二字的真正含义。

从广场龙舞竞赛详细规程公布,到完成队伍的集结并开始集中训练,距比赛只有20多天时间。

54岁的梁志春是这支备战队伍里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队员。20多天时间里,他们需要完全熟悉33个技术动作,还包括踩肩、挂腰、滚地等29个高难度动作。

时间紧、任务重,教练和队员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但老将梁志春始终坚持着。他的行为给队员们带去了信心,大家坚定了心中的全运梦和夺冠的目标。20多天,队伍就完成了正常情况下至少3个月才能掌握的舞龙套路动作。

这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24支队伍参赛。功夫不负有心人,铜梁舞龙队惊艳的表演获得了裁判的一致认可,最终以9.26分的全场最高分摘得广场龙舞分项城市街道(社区)组第一名和最佳人气奖。

“我们年轻的舞龙队员正在快速成长。有他们在,铜梁龙舞一定会继续绽放光彩;有他们在,铜梁龙舞就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梁志春说,但也正是因为舞龙,让大家平凡的人生焕发了光彩。

梁志春的老师黄廷炎,今年已经79岁了,曾带领或指导铜梁舞龙团队先后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庆典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国内重大活动,也曾远赴海外开展文化交流。

40多年来,黄廷炎编导或参演的龙舞作品获得群星奖金奖、“山花奖”等国家级奖项9次。2008年3月,黄廷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工作者。

“我有幸成为龙舞传承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多做一些事。”黄廷炎说,“传承龙舞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爱好。”

如今,79岁的黄廷炎仍然活跃在龙舞场上,将苦心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

龙舞进校园


扎龙

龙舞进校园  非遗有传承

在铜梁,舞龙是从娃娃抓起的。2005年,铜梁将自编的龙舞及龙文化乡土教材发放到中小学。如今,全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舞龙队。

今年6月1日,铜梁二中举行第六届校园舞龙舞狮比赛,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次比赛共有50支队伍参加,比赛套路为规定的龙舞龙狮套路表演。

随着音乐声响起,激烈的“龙狮争霸”上演。一条条龙时而上下翻腾、左右盘旋,时而倒地平舞、蜿蜒遨游,造型栩栩如生,套路灵活多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加油声、喝彩声和掌声不绝于耳。比赛中,一支由女子队员组成的舞龙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流畅的动作、飒爽的舞姿,得到了全场观众和裁判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比赛一等奖。

铜梁龙舞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有不少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参加了学校的龙舞集训队。今年17岁的周辰伊睿一接触到龙舞后,就被深深吸引。她在舞龙队伍里是龙珠的位置。“龙舞充满蓬勃活力、充满向上精神,是一项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运动。”周辰伊睿说,“我们将继续发扬奋进拼搏的精神,传承好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出最美丽的龙舞。”在铜梁二中,像周辰伊睿这样的龙舞队员还有很多。铜梁龙舞艺术正在他们身上得到不断延续和创新。

据了解,铜梁二中具有专业水平的舞龙队3支、队员30多名,具有舞龙基本技术水平的300人左右。另外,每个班级都有舞龙队。如今,铜梁二中是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以其为班底演出的《龙把子》还获得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同时,铜梁二中编写的《龙舞教学校本教材》也推广到了全区中小学校。

目前,龙舞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工作在全区中小学实现全覆盖,每所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节舞龙训练课,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和热爱龙舞艺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普及与传承。

在铜梁各个学校里,常常可以看到黄廷炎手把手教学生练习龙舞的身影。而由他一手教出来的张明星、张顺生、黄文灿、张永江、梁志春等得意弟子们,又带领着一茬又一茬的龙舞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正是在黄廷炎、梁志春等一代又一代龙舞人的努力推动下,昔日的“街头杂耍”铜梁龙舞不但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也让铜梁龙文化产业蓬勃兴旺。


火龙表演


舞龙庆丰收

铜梁龙舞演变成文化产业

铜梁舞龙风俗由来已久,从唐宋至明清经久不衰。近年来,铜梁加大对龙舞、彩扎等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发掘传统文化本质内涵,致力打造乡村振兴路上的铜梁特色龙文化,将龙舞变成展示铜梁人民昂扬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的民间艺术。

以龙舞为代表的铜梁龙文化的兴盛,带动铜梁全域文化产业链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铜梁龙舞”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它还逐渐演变成了一项产业。

按照铜梁区委、区政府制定的龙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现已建成龙灯彩扎基地6个、彩扎车间1个、龙灯彩扎厂1个,扶持20余家龙灯制作和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龙灯系列产品120余种,销往全国各地和美、英、日、俄等10多个国家;200多位技术娴熟的扎龙技师活跃在全国各地,1500余人以舞龙为业,每年组织商业演出1000多场次……以彩扎、教习、研发、展演、产品为一体的“一条龙”文化产业在铜梁日益壮大。

为深入挖掘文脉、把文化变为资源,推动铜梁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之铜梁,镇镇建起舞龙队、村村争创扎龙村,年年都有龙灯会、周周上演火龙秀,龙文化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亿元,实现了“办好一个节会、传承一批技艺、壮大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谢凤、唐彬、闻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