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退耕还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花椒种植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

发布时间:2021-11-30 16:47:30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吴婕

日前,国家林草局发布《退耕还林还草实用模式》一书,向全国推广100个具有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退耕还林还草典型模式,“江津退耕还花椒典型模式”成功入选。

退耕还林20年来,江津推动18万亩坡耕地变花椒林,扮绿帅乡大地,促进椒农增收,42项花椒种植技术上升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

2002年以来,江津对38.5万亩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涉及215个行政村45万农民。“江津是‘中国花椒之乡’,九叶青花椒作为本土良种,根系发达,保水、保土能力强,兼具生态与经济两种林木属性。退耕种花椒树后,农民不仅享受生态林国家补贴,还可以卖花椒增收。”该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阮林说。退耕还林之初,江津便结合实际探索退耕种花椒。

花椒经济价值较高,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存在病虫害多、产量少、采摘难等问题,与之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当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退耕种花椒的过程中,江津走上了一条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以花椒矮化丰产技术为例,推广该项技术前花椒树普遍高3米以上,亩产不超过300公斤,采摘难度极大,群众退耕种花椒意愿并不高。”该区花椒种植专家、高级工程师肖国林告诉记者。2002年,肖国林牵头开展花椒矮化丰产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试验,他发现带枝采摘不仅可以控制花椒树生长高度、提升花椒产量,更大幅降低了采摘劳动强度。2006年,该项技术在江津全面推广,花椒树生长高度被控制在1.5米以内,亩产成功稳定在650公斤左右。

经过20年摸索,江津总结出包括良种繁育、整地、施肥、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全流程在内的42项技术,其中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经批准,42项技术全部上升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花椒种植管理技术空白,给全国花椒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罗南超是石门镇白坪村的花椒种植大户。他透露,以前地里种红薯、玉米,每亩每年收益不超过1500元,种花椒收益超过8000元。

退耕种花椒让江津椒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江津退耕种花椒面积已达18万亩,在“江津退耕还花椒典型模式”带动下,全区已形成57万亩花椒种植规模,2021年产量约30万吨,产值约34亿元。通过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江津真正实现了“退出”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郭开星、李婉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