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集团三项制度改革让企业迸发新活力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1-05-25 15:59:49 编辑:金虎

2020年,面对疫情和市场经营环境等不利影响,行业竞争加剧,不少企业无法抵御冲击,出现严重亏损,甚至停业。而重庆机电集团却逆势增长,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9.2%,实现“开门红”,且创下5年来当季增幅新纪录。

逆势上扬,克服内外部诸多不利影响,取得可喜经营业绩,离不开重庆机电集团全体干部员工的艰苦努力,更得益于三项制度改革的助力。

创新思路和方法

让改革更富成效

2014年,重庆机电集团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并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人事、考核、分配新机制为抓手,逐步实现“人员总量可控、机构精简、员工结构比例均衡、薪酬分配激活”的总体目标,重庆机电集团三项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重庆机电集团三项制度改革采取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再逐步铺开直至全覆盖的“渐进式改革法”予以推进实施。改革过程中,重庆机电集团通过完善经营机制,改进工作措施,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管理部门按照企业规模控制,在精简、压缩部门的同时,重新界定部门职责。截止2020年末,重庆机电集团及所属企业管理部门压缩至212个,较改革前减幅51.6%。管理部门机构精简,管理链条缩短,管理效率得以明显提升。

中层管理人员职数的控制,原则上实行“一长制”,具体职数按企业部门数的1:1.5-2.5控制。截止2020年末,重庆机电集团全级次中层管理人员减少到521人,较改革前减幅39.1%。中层管理人员职数减少,岗位职责清晰,工作效能得以显着提高。

员工总数的核定,则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和管理幅度需要定岗定编,做到岗位设置合理、人岗相适匹配,并且建立竞聘上岗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选聘,择优录取,逐步建立起合理的人员流动和岗位交流机制。截止2020年末,企业冗余岗位得到有效清理,非生产人员占比较改革前下降12.4个百分点。人员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员工岗位结构比例逐年优化,趋于均衡。

加速市场化接轨

让体制机制更活

重庆机电集团以市场化、差异化为核心,以激励与约束并重为原则,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绩效薪酬分配政策。在所属重通集团、气压公司、专用车公司等企业开展经营层业绩对赌,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同时,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建立了“一适应、两挂钩”的工资分配格局,从机制上实现收入能增能减。

通过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出台了所属企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办法,打通了干部能上能下通道。所属西计公司对全体中层管理人员采取集体解聘、全体“起立”,通过竞聘选拔重新聘任,通用机械、机床集团、气压公司、财务公司等企业也先后开展了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

建立包括员工总量调控、考核评价、员工退出等在内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合理定编定员,实施全员竞争上岗等方式,打破了“终身制”、端掉了“铁座椅”,畅通了员工退出通道。

此外,在所属企业推行建立非职务晋升机制,打通各类人员非职务晋升通道,并配套相应薪酬激励制度,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50余名骨干员工通过非职务通道得到晋升,提高了薪酬待遇,激励并影响了更多员工立足本职、深研专业。

重庆机电集团自2014年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首创了“四定三机制一通道”管控模式(即:定机构、定职数、定人员、定工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员工能进能出机制、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和员工非职务晋升通道),该模式运行良好,管控成效显现,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销售收入、人均经营性利润等人效指标逐年增长。2020年,重庆机电集团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17.5万元/人,较改革前年均增幅8.3%;人均销售收入(预计)92万元,较改革前年均增幅11.3 %;人均经营性利润(预计)1.4万元,为2013年以来最高值;人均工资(预计)9.08万元,较改革前年均增幅10.4%。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重庆机电集团体制机制“活”了,经营业绩升了,工资收入涨了,员工干劲更足了。(胡虹、孙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