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两江重庆首页 头条 要闻 经济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游 企业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产 大数据 时评 政务联播 视频访谈 成渝经济 网上直播 特别策划 双语资讯
  
  > 生态健康
铜梁:借助大数据推动卫生健康信息化提速建设
作者:李慧敏、张浩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0-23 17:00:21责编:尚善

中国网10月23日讯  远程医疗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智慧医疗让群众少跑路、少等待……近年来,铜梁区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发力,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全区卫生健康服务各个领域,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快捷方便。

加速医疗系统云端发力

10月20日下午,一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评审会在铜梁区卫健委举行,来自全区各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对系统建设相关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今年年底前,这套具有交互式指挥、及时交流、远程培训和应急指挥等多项功能的智慧医疗系统将投入使用。

铜梁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是铜梁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初,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指挥部署要求能够及时下达至各医疗卫生单位,铜梁区卫健委牵头紧急搭建了卫生健康视频会议系统,对全区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

为进一步解决全区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不能实现、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铜梁区把医疗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卫生应急系统提升工程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规划建成一个中心(铜梁区健康大数据中心)、两级平台(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医共体信息平台)、两大体系(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加快铜梁“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

据铜梁区卫健委信息科科长雷杰介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铜梁区着手全面建设区域影像云平台,以铜梁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中心,实现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影像报告统一诊断,完成云服务器环境部署和23家基层单位客户端安装调试,目前该平台已进入试运行。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西郊示范片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接入区医保局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分数据后,在西郊示范片沿途各村试点运行,现阶段正在采集三家区级医院相关数据,此平台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

为诊疗注入“聪明的力量”

近年来,铜梁区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基层业务与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档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据介绍,在已建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铜梁区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签约居民系统化管理,提高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并依托平台开发出“龙乡家医”APP和“健康铜梁”APP,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居民可以通过“健康铜梁”APP与家庭医生在线交流,查看自己的健康信息,推进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变。

为提高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效率,铜梁区双向转诊系统在2019年上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级医院上下转诊通过转诊系统进行,增强了转诊流程的可追溯性,病人病历信息通过转诊系统传送至转诊医院,为转诊患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目前,区域影像云平台也正在抓紧建设中,建成后可实现“基层拍片、区级诊断”的远程诊疗模式,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远程诊疗的运用上,铜梁区中医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基层中医馆医生可利用平台与区中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还可使用知识库、辨证论治、远程教育等功能,加强基层中医医师的培养。

医疗服务加速“智慧化”

10月19日,在铜梁区人民医院,来自侣俸镇的患者刘凤打开医院微信,输入病历ID号,自己的检查报告马上就出来了。“太方便了,现在不需要排队取结果,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精力。”刘凤说。

在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推进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以铜梁区人民医院为例,先后投入了500万元,完成了以信息化集成平台为核心,将10多家公司提供的各类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交互和信息共享,促进智慧医院建设更上一层楼。

现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预约挂号平台的开通,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在线支付通道及自助服务机的大量应用,让铜梁区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实现了简易移动支付,有效解决了患者挂号候诊缴费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三长一短”问题。

“加快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注民生,深化医院改革,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铜梁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尹勇称,通过预约、诊疗、收费、检验等多方面建设数字化医院,很好的方便了群众就医。目前,铜梁正继续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方便、快捷、优质的智慧化医院。(李慧敏、张浩)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631